您的位置: 首页 >师生园地>学生活动>详细内容

学生活动

雷小锋 大德育 | 有风景的思政课——走近天心阁

来源:樊龙青 傅文靖 发布时间:2024-03-30 20:00:05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说,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3月19日,银河国际政教处、团委联合“聂素容政治名师工作室”、湖南省地理信息所团委开展了“有风景的思政课”系列活动。我校行政党支部党员、青年教师代表、班主任何玲老师带领的G2204班同学参加活动。名师工作室成员、高中政治教师陈军晖,高中语文教师傅文靖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走新”更“走心”的大思政融合课——《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

工作室首席名师聂素容老师首先向同学介绍了天心阁在长沙这座城市的重要价值,希望同学们在听课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亲身体验的深度学习,在这堂特别的思政课上有所收获。

“‘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同学们可以利用长沙的历史古迹名称对出下联吗?”陈军晖老师以一句趣味提问开启了今天这堂特殊的思政课。

长沙是新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三千年的建城史。天心阁不仅是长沙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更是长沙这座英雄城市浴火涅槃的精神图腾。陈老师以她独特的教学风格,巧妙地将长沙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党史教育相结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学习体验。

陈老师在天心阁古城墙下,向学生们讲述了长沙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党领导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她让大家“见物见景”,融入思想、融入情感,生动地给同学们介绍了这段遗址的文化历史。不少同学表示,原来学校附近的天心阁竟有这么丰富的内涵。陈老师的讲课,从历史时期跨越到新时代,从战火纷飞讲到现代繁华,充分展现了思政课堂的丰盈、灵活与融通。

接着,傅文靖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崇烈门面前。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而修建的。正中横梁从右到左用楷书刻着“崇烈门”三字,背面是“义重于死”四字。傅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崇烈门上的两幅对联。中间两楹右刻“氣吞胡羯”,左刻“勇卫山河”,皆笔势厚重,笔力刚劲,有凛然不可侵犯之势,表达了对侵略者痛击的决心,更是对阵亡将士浴血奋战的高度评价;“勇卫山河”是将士们英勇守卫祖国山河的真实写照。对联读起来让人慷慨激昂,热血澎湃。

拾级而上,高处矗立的建筑是“崇烈亭”。此亭正门书写一幅长联,“百战清胡尘,精忠争日月辉光,大节壮山河增色;四阿延楚望,长剑指天狼落处,神弦迓甲马来时。”同学们在傅老师的带领下细致辨认,踊跃解读。傅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点评,并寄语同学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是血雨腥风年代中国人的共同意志。今天,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使命担当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到我们个人,就要以刻苦学习,奋斗担当来要求自己,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发展合力,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天心阁是长沙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也是重要的红色资源地。历史销烟尽散,更要居安思危,我校党委书记李亮在崇烈亭前总结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他嘱托同学们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学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饱受天心阁2200多年历史文化的熏陶后,同学们在园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雷小锋”们清扫落叶,擦拭碑文,他们用劳动表达对先辈们的缅怀。实践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课堂。本次“有风景的思政课”让同学们对湖湘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同学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雷小锋”的成长誓言。

我校依托周边红色资源,持续开展“有风景的思政课”活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仅唤醒了同学们爱国主义精神,更激发了同学们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热情!时代向前,吾辈向上!

b0da6b8a431b42cc92fae8bd5eb0a0c3.png

87712614c8a64d8aad3087b19d3f8884.png

dc7d81de00724687b77799c08b5e13be.png

终审:樊老师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