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从心”开始:银河国际开学心理调适
过去的2022年,我们经历了新冠病毒的侵袭。几乎一夜之间,各大商店陆续歇业,大街上空空荡荡,老师们停工居家,同学们居家上网课,一时间昔日热闹非凡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世界静默下来。
好在,黑夜总会过去,黎明终将来临。无论过去的一年你得到了什么,抑或失去了什么,都已成为了过去式。2023年是崭新的一年,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说过:“人类独一无二的卓越智能是拥有计划未来、憧憬未来、想象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在新一年的开端,你想做些什么呢?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每每做了很多计划,但到年末时,真正执行下来的却很少。斯克兰顿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也显示:在美国,45%的美国人会制定新年计划,但能够成功实施计划的人,只有8%。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确保计划的推进呢?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们在这里给大家几个小建议:
1.把想要做的事写下来,而不是记在心里,实现几率更大。
尽量把想要做的事记录下来,比如:写在便利贴上,粘贴在自己比较容易看到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醒自己去完成。记录的时候还可以尝试把想要做的事以图片形式可视化,激励自己去完成。
2.尽量确保计划中的事情是出于内在动机。
出于内在动机的事情,我们才会真正开始行动起来。首先可以认真思考“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比如单纯从这件事本身获得乐趣就是出于内在动机,再思考“想到做这件事我的情绪感受如何”,如果做这件事是出于内在动机,我们往往会感受到兴奋或者期待,如果感受到的是艰辛或者抗拒,则需要重新再思考这件事是否是我们真心想要做的。
3.变化尽量小,能融入现在的生活系统中。
系统式心理治疗有个观点,那就是:系统倾向于维持自组织维持的稳态,排斥变化的发生。因此,越小的变化越容易启动,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迈出小小的一步就够了。比如,你放假睡到10点才起床,可以尝试先提前到上午9点或者9点半,再一步步提早到6点起床,如果一开始就要求每天早上6点起床,失败的概率会大很多。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在其著作《5%的改变》中说到:“也许我们就不要去尝试100%的改变了,你如果想要去彻底推翻重来,可能不太现实,不如我们就考虑怎么能让你的生活改善5%。”
4.可以根据SMART原则制定计划。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做事常常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难度太大,而是因为我们的计划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存在,我们不清楚具体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完成目标。或者,我们的计划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觉得成功离自己很远。
在制定计划时可以使用SMART原则。S-Specific:代表明确性,指目标要具体、不笼统,要明确、不模糊;M-Measurable:代表可衡量,指目标要能被量化,能够有方法追踪和衡量目标达成情况;A-Attainable:代表可实现,指的是目标要通过努力才可达成的,避免设得过低或过高;R-Relevant:代表相关性,指的是目标与目标之间要相关,目标要服务于你的整体策略;T-Time Based:代表时限性,指的是目标要设明确的时间期限。
5.允许自己“不成功也可以”。
一项追踪研究显示:对200个制定两年计划的人进行追踪,发现53%的成功者都经历过至少一次的失败,两年内平均失误的次数为14次。不必追求完美主义,偶尔的失败也没什么。当你觉得“不成功也可以”,允许自己偶尔的放弃,计划反而往往更容易坚持下去。研究者们也发现,多次尝试自我改变的成功率远高于一次尝试。
6.相信每时每刻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信心需要你自己给予。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自己感到不满意,尤其是在与他人对比时。但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件事:你所不满意的地方,也许有人正在偷偷羡慕你。
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的一年,愿大家不辜负每一段春光,不辜负每一个自由。“从心”开始,重新开始,永远相信美好将会如约而至。





(漫画出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