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致敬师恩,共赴山巅 ——致黄赛芬老师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高山不移,细水长流。
九月长相忆,最忆是师恩。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在第四十个教师节,
我们荣幸地获赠了一封深情隽永、触动心灵的信函……
写给黄赛芬老师:
任爱红老师将塔拉·韦斯特弗 的《Educated》翻译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是来自《圣经·诗篇》中的一句话——“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任爱红老师希望我们当以教育为翼,能够像鸟儿一样纵情飞翔,终将能够抵达属于自己的山巅。
何其有幸,在我接受教育、飞往山巅的过程中,数不胜数的良师益友相继作陪——第一次接触地理这个概念是在《地理·中国》电视上,我感受到可怜的白帝城是多么忙碌,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也见到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的月牙泉;听到阳关处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吶喊,中原慈母的欲言又止,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那时坚持不懈,一日不落,蹲点看《地理·中国》的我时常在想,地理到底是什么?
地理便是从那时不动声色地对我——这个扎根在山野里,腻了一大朵一大朵在风中绷紧的云,厌倦了江月年年望相似,疲于听“今春看又过”和夏天里即来的盛大蝉鸣的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高二的时候我遇见了我的地理老师,黄赛芬老师,我们都叫她赛赛老师!她与我是同乡人,在她的身上能看见湖湘人所特有的由三面环山的地形所决定的刀刚火辣的性格,这是大山赋予湖南人“于群山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的风骨。在地理课上,她经常会将一道题认真分析,寻找根源,力求将题目讲解透彻。在课下,她经常帮我们找题目、查问题,让我们有所进步。同样,在她严格要求的另一面,又拥有楚地湘水所赋予的“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的风趣浪漫。在她的课堂上,笑声总是不缺的,课下她也经常与我们开玩笑,同学们为书本里的艳阳明月、山呼海啸、梅雨霁、暑风和而着迷,为断层褶皱、屹岵丘陵、玉门关、羌笛怨而痴醉,我们眸子里尽是愈燃愈烈的求知欲。是的,正是在她的教导下,也塑造了我现在吃得苦、霸得蛮,一股脑做下去的性格,塑造了我能够以笑容面对生活困难的乐观心态。她打破了我脑海中老师严厉的刻板印象,我能感受到地理课堂如此有趣,赛赛老师的存在,让我的高三有了砥砺奋进的勇气。
在赛赛老师的课堂上,我收获的最重要的知识是定位、整体性、区域性以及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性。她时常讲我们做题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定位,知道了位置才能做题,这个方法已经深入我的骨髓,流淌于血液之中。位置无疑是地理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定位成功,我们能知道当地气候、人文因素、发展水平,定位为我们做题指明了方向,定位也让我明白我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弄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做到不随波逐流,失去方向。她的课堂体现了整体性、区域性。赛赛老师会关爱全部学生,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领悟知识。同时她又做到了“区域性”,她会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在她的教学逻辑性极强,每解答一道地理习题,我都能感受到她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态度,一步一步的推导,最终解释出了世间万物之变化。地理的学习,让我的思维更加活跃,让我的逻辑更加通畅。
于我而言,地理使我们更加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为世界繁复绮丽而感到兴奋,对萍水相逢之人和未曾踏足之地而感到好奇。每一道地理题,对我来说都是一次认识世界的机会,我感谢地理,出游之时我能解释岩石变化;见星空时,解释斗转星移、日月升落;遇到天气变化时,讲述天像。地理是浪漫的,因为地理,我仿佛去过了全世界,感谢我的老师,赛赛老师,引领我,探索山川大海!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球嶙峋一角”,我也期待着站在未来的我,继续坚持地理学习,以日为伴,以月为友,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祝福赛赛老师在教育事业上能够继续腾飞,带领学生领略山川大海,工作顺利,学术长青。
学生:胡泽鑫
这封信来自2022届高中毕业生,G1912班的胡泽鑫,写给他的地理老师黄赛芬。文字间流淌的不仅是他对赛赛老师的深情厚谊,更是对教育者的崇高敬意。赛赛老师以地理为桥,连接学生与世界,用智慧与爱心点亮了无数学子的心灵。

黄赛芬,长沙市教育名师;长沙市教育督导评估专家;长沙市地理名师工作室名师;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学科普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新教材远程培训地理课程专家;湖南省级考试命题专家;湖南高考优秀评卷老师;开发《神奇的矿物》系列科普课程,并被湖南卫视芒果TV知识教育公益平台“快乐看”授予“快乐云师”;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中学地理研学课程化路径研究》(A-155)主持人,该课题通过评比荣获2024年星城教育科研奖一等奖。

黄赛芬老师为学生辅导作业
收到这封深情来信之时,恰逢黄赛芬老师荣获长沙市教育局颁发的“2023年度星城教育科研奖一等奖”。


赛赛老师展信之余,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字里行间流露的深情厚谊,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媚,照亮了老师的心田。这份真挚的感激与敬仰,让老师深感教育之路虽长且艰,却也是何其有幸,能得学生如此认可与铭记,便撰写了一封回信,以表内心之感激与共鸣。
答胡泽鑫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浏阳多山,我亦爱之。去年暑假,我曾去群山之间的象形风景区游玩。当我挽起裙边走进象形山旁的溪流中,清凉而又澄澈的溪水,从我的膝下流过,沁人心脾,我想这清凉来源于周遭山野的点点滴滴。
今天看到你的文章,文辞优美、流畅,如那山间的溪流,由万千芳泉汇聚而成。我想,你读过的文学作品,就如那万千芳泉吧,而我今天尝到其甘冽,幸甚!
作为地理老师,我是幸福的,虽然当我看到象形山巨大的“象鼻子”扎入水中时,我想探究它的成因,而不是文思泉涌。
作为你的地理老师,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口中自然的山川河流和你笔下诗意的山水是可以同频共振的。
有人说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有人说学习是一个素养提升的过程,我说,学习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今天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我很高兴,这也是我的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我相信你将像鸟一样飞往自己的山,我希望我能伴随更多的鸟纵情飞翔,我将毕生为之努力。
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像鸟儿一样,勇敢地飞往自己的山,追寻心中的梦想与自由。而老师就是那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更多的鸟儿在知识的天空中纵情飞翔。
在此,我们衷心感谢胡泽鑫同学的来信分享,也向黄赛芬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愿这样的师生情谊,如同山川河流一般,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故事,温暖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共同书写教育的美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