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报道>校园报道>详细内容

校园报道

银河国际科学教育7-8月微月刊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4-09-16 10:25:00 浏览次数: 【字体:

c0205baf******143a20ab1294b89d411.png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我校将科学教育摆在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动手能力的科学教学路径。


银河国际科学教育微刊

fd0fba942e174313a0bc40e1efb2cc53.png

我校教师参加2024年新时代青少年科技教育高峰座谈会

22d678e1d8b743e897cb0ed******7657.png

829日,新时代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高峰座谈会在湖南省机器人科技教育学会雅礼中学创客实践中心举行,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莅临座谈会并发表主题讲座。本次交流会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牵头,长沙市机器人科技教育学会承办,我校科研处副主任黄仁忠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李泽湘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发表了从新工科教育到新质生产力:端到端、高质量、高效率科创生态体系建设探索的核心主题讲座,分享了他在科创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思考与体会。他表示,湘江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座谈会上,我校科研处黄仁忠副主任和湖南省机器人科技教育学会“名师来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名师工作室33位核心名师就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工作中的困惑与青少年科创拔尖人才培养的难点与李泽湘教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与探讨。

家校携手,共筑科学教育新篇章

——我校积极推动科学教育,家长全力支持

e817772b394146b49c3a90e04731075d.jpg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持续推进一系列加强科学教育的措施,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响应和全力支持。

在加强科学教育的进程中,我校特别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727日,2024级初一新生家长会上,教学副校长刘灿辉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科学教育的理念和具体措施,包括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果。包括引入探究式学习、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组织科学竞赛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潜能。家长们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做法表示高度认同,并积极建言献策,希望为孩子的科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后,有家长表示将做到以下几点来支持学校的科学教育:在家中营造科学探究的氛围,鼓励孩子对科学现象提出疑问并尝试解答;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监督孩子完成科学作业,参与科学实验和项目;利用家庭资源,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拓宽孩子的科学视野;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与孩子一起体验科学的魅力。

通过这次家长会,家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我校科学教育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家校携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校学子将在科学教育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科学之光,照亮梦想之路

——我校学子参与2024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

暑假期间,我校高一年级三位优秀学子,G2301班资震、G2301班李钰城与G2306班唐才懿,分别踏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精心策划的暑期高校科学营,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于不同领域的科技殿堂中畅游,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蓬勃朝气与探索精神。

e50bf7f2f1b241d98a61f8515be095fc.png

上海交通大学分营:资震同学启航科技征程

在上海交通大学这座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的学府里,G2301班的资震同学积极参与了为期数日的科学营活动。他深入学习了前沿科技知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少年共同探讨科学奥秘,更在导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科技创新的魅力。资震同学表示:“这次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让我对未来的科技之路充满了期待。”

3b71dd94632f46e38c8bc1a4f68797f0.png

中国海洋大学分营:李钰城同学遨游蓝色梦想

与此同时,G2301班的李钰城同学则在中国海洋大学分营中,与海洋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讲座、实验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海洋生态、海洋资源及海洋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李钰城同学兴奋地分享道:“站在海边,我仿佛能感受到大海的呼吸,这次科学营让我对海洋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坚定了我为守护蓝色家园贡献力量的决心。”

7ec8d2fe92dc4cce84e0bcdd22f9f968.png

武汉理工大学分营:唐才懿同学筑梦材料科学

而在武汉理工大学分营,G2306班的唐才懿同学则投身于材料科学的广阔天地。他跟随顶尖学者,探索了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亲身参与了实验项目,感受了科研工作的严谨与乐趣。唐才懿同学感慨地说:“材料是科技进步的基石,这次科学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我希望能继续深造,为材料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位同学的精彩表现,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展现,更是我校高中学生素质教育成果的一次生动诠释。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探索、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为青春增添了亮丽的色彩。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与收获,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全国一等奖!我校师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创佳绩

1f3b482a574a4cda8b0e4c0c9534e32f.png

725日至27日,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盛大举行。本届大赛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方式,共有来自20个省市区近13万名选手以及2万余名指导老师参加,最终1.4万余名选手成功晋级总决赛。我校C2201班的王炫榛同学与C2310班的黄俊博同学,分别以省赛第1名和第3名的优异成绩成功晋级“月背行走创意赛”项目全国总决赛,并且在总决赛中分别荣获全国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的佳绩。

我校教师在2024年”九州杯“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喜获佳绩

e1d8c07a9a814f9a86802c95be37e6ea.jpg

89-13日,“2024年‘九州杯’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落下帷幕,我校高中地理组黄赛芬老师及团队成员设计的作品《橙之有理 点橙成金--三百山生态研学地理课程设计》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该研学方案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背景,顺应教育与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通过探究三百山生态环境与橙子种植的关联,传递了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等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实验分析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通过研学活动去触摸与感受三百山的魅力,让知识在行动中深化,让能力在体验中提升,从而获得全面而深刻的成长。其理念先进,设计新颖,可操作性强,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据悉,“九州杯”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已持续举办八届,是地理教育领域较为权威的研学课程竞赛。该比赛旨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参赛者在研学旅行(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未来,我校将着力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积极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路径

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全力打造科学教育地中范式




终审:周纳多
分享到:
【打印正文】